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高教研究 / 决策参考 / 正文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2022年01月16日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来讲,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为依据,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牵引功能,明确内涵,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彻底扭转偏离立德树人目标的倾向和做法,推进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学科体系:强化学科意识,找准目标定位,发挥统合作用

学科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同时又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引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质量的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实力的显著标志。对地方高校而言,通过深化学科体系评价改革,突出学科内涵发展成果、产出和成效,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学科特色发展与社会贡献,精准评价学科建设成效,从而引领广大教师和干部走出学科建设认识误区,强化学科意识,发挥好龙头作用。这是构建高水平学科体系的关键要素和基础前提。一要让广大教师深切感受到紧紧扭住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对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对学校资源整合利用、办学实力增强和社会影响力扩大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红利”,从而将学科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转化为自觉行为。二要坚持“四个面向”,实施“非均衡发展”和“特色发展”战略,既要“顶天”更要“立地”,注重从学校办学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上找准学科建设目标定位和学科建设方向。三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特征要求出发,在把稳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队伍和学科骨干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学科平台和创新基地,优化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在统合校内外学科资源、加强部门学院协同作战上下功夫。

二、教学体系:夯实教学根基,坚守学生立场,潜心教书育人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能、本质职能和中心工作,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本科教育是高校的根和本,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承担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研究生教育则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对地方高校来讲,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评价的根本标准,结合不同专业教学特点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不断改进结果评价,持续强化过程评价,积极探索增值评价,着力健全综合评价,毫不动摇地坚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立场,筑牢教学工作根基,使广大教师认真履行好教书育人第一职责。这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素和根本任务。一要树立“以本为本”理念,落实“四个回归”,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又红又专堪当大任的一代新人。二要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力度,以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建设为前提,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和“课堂革命”,加强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底气”和实力。三要按照“需求导向,内涵发展,追求卓越,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能力,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四要以“OBE”理念为导向,推进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同时要积极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激励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探索与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材体系:规范教材管理,加强特色建设,提高质量水平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直接依据,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地方高校来说,要坚持把正确方向作为教材建设与管理质量评价的首要标准,强化铸魂育人导向,加强教材管理的规范性,重视特色教材建设,把好教材选用的审核关、质量关。这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工作和主要抓手。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教材建设的“五个体现”,落实高校党委对本校教材工作负总责的基本要求,发挥教材在学科育人中的基础性作用。二要夯实教材建设与管理部门责任,健全教材管理制度,严把教材审核的政治关、学术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追责机制。三要发挥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加大教材研究力度,组织编写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提高教材建设和选用质量。

四、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治理,增添动力活力,提升管理效能

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根本保障。就地方高校来说,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把增强活力、突出绩效、提升水平作为评价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的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基层教学组织内生动力,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这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一要坚持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要把人才培养工作纳入重要议题,定期研究部署人才培养工作。二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三要构建新型校-院关系,进一步明晰学校、部门、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权责边界,做精部门、做实学院,推进人才培养管理工作重心下移,逐步建立以学院为管理重心的人才培养工作运行机制。四要把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作为学院专业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教改项目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和评价要素。五要扩大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自主权,赋予学生参与权、建议权、知情权和评价权,同时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赋予学生自我管理权。

五、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立德树人,一体化全贯通,整体协同推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既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需要,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就地方高校来讲,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标准和主要内容,纳入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全员全程引导和系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这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一要建立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二要深入挖掘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贯通点和切入点,持续不断地加强政治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导。三要积极畅通思想政治工作的贯通路径,推进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育人路径同向同行、协同协作和互联互通,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无缝隙衔接、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融入。

总之,深化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积极构建和统筹推进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于高水平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才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发展地方,使高校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文章作者:王富平)




上一条:“破五唯”后高校科研评价如何落地

下一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球性报告 《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

关闭